《鹧鸪天》 李清照 宋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鹧鸪天》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虽然具体创作时间有些争议,但这并不影响后人对这首词的欣赏。词中所流露出的那种忧国怀乡,寄情于茶酒,半是凄凉,半是洒脱的情怀,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词的开头两句点明了季节,营造了悲凉的氛围。秋末冬初,天气渐渐转寒,虽有阳光照射着窗户,却依然让人觉得萧索冷落。昨夜寒霜侵袭,院中本就萧条的梧桐,更加衰败。这里最值得玩味的是“上”字和“恨”字。前者写出了寒日逐渐升高的一个过程,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侧面表明了词人当时已经站在窗前很久了,突出了她百无聊赖的情绪。而后者则是将梧桐拟人化了,将词人那种说不清,道不尽的愁情,婉转而深刻地表达了出来。不言情,而情自现,不写愁,而愁自浓,融情于景的最高境界,词人显然深谙此道。接着的后两句,“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以对偶的形式,描写了两个生活画面,进一步烘托词人的内心世界。李清照喜欢喝酒,这一点在她的很多词中都有所体现,而茶本就有解酒的功效,苦茶效果更明显,词人酒后喝苦茶,说明她饮得多,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更突出了她内心愁苦之深,之浓。而“瑞脑”是一种香料,李清照的很多词中都曾提及,例如《醉花阴》中的“瑞脑消金兽”,《浣溪沙》中的“瑞脑香消魂梦断”。对词人而言,它已不仅仅是一种香料了,更是烘托凄凉环境的载体。所以这看似普普通通的两个生活场景,实际却将词人寂寥而愁苦的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天涯漂泊,思亲念家的凄苦心境。原本秋分之后,昼渐短,夜渐长,但是词人却偏偏说白日依然很长,可见词人内心的愁苦该有多深,才会有度日如年之感。一个“犹”字,一个“更”字,这两个无实义的虚词,将她内心的愁情推向的顶端。原本词人应该顺着这样的情感脉络收束全词,但她并没有这样写,而是宕开一笔,“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秋末冬初,正是菊花盛放的季节,词人望着一丛金黄夺目的菊花,想起昔日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突然便释怀了。
既然回乡无望,那么不如开怀痛饮,一醉方休,如此才不负这篱前绚烂的秋光。“随分”、“莫负”表现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心态。是真潇洒也好,是故作超脱也罢,都让人感受到了词人那不输男儿的豪迈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