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绿杨阴里白沙堤【有声植物园15025】

白居易:绿杨阴里白沙堤【有声植物园15025】

2015-07-25    08'13''

主播: 黑豹工社

370 24

介绍:
(封面图:桃红柳绿白沙堤) (BGM: 林海——苏醒、暗香) 杭州西湖具有悠久的人文环境,秀美的山水,汇集了一批优秀的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他们或生于杭州,或迁居于杭州,或任职于杭州,从西湖的秀山丽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吸收营养,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同时又对西湖的扬名海内外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湖景观的建设和当时的领导对园林事业的认识水平与工作水平密切相关,正因为有钱缪、赵构、康熙、乾隆等国家元首对西湖建设的大力支持,有李泌、白居易、苏轼、杨孟瑛、李卫、阮元、李卫、王平夷等杭州地方长官的治理建设,才使得西湖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呼应。也正因为林和靖、杨万里、柳永、陈清波等创作的西湖诗词、西湖绘画以及岳飞的“精忠柏”传说,给西湖植物景观的增添了无穷的色彩。另外,陈淏子、李渔、高濂、余森文等人的著作也是西湖植物景观最宝贵的文史资料和艺术总结。 在这一专题中,我们将选取几位与西湖有着密切关系的历史人物,详细介绍他们与西湖之物景观的故事。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人物是大家非常非常熟悉的白居易。 白居易,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出任杭州刺史,兴修水利,筑堤保护钱塘潮,重疏六井。离任之时将大部分俸禄留作西湖疏浚的固定基金,用去多少,由继任者补足原数,沿袭成为制度,持续达50余年。他在杭州的期间及之后,做了大量与西湖有关的诗文,对西湖的影响甚大。 说到白居易,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白堤,但是白堤非白居易所筑造。唐时称白沙堤,宋时称孤山路,后来,杭州人为纪念白居易对西湖的贡献改称其为“白公堤”,简称白堤。白居易在杭任职时就喜欢在白沙堤上游春赏景,可从他的作品《钱塘湖春行》看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堤上所见自然景物美不胜收,令诗人余兴未尽。 白堤贯通穿西湖东西,是连接西湖核心区域孤山的通道,与苏堤一起并称为西湖的“绿腰带”。南宋和清代都有皇家御园坐落孤山,可见白堤之于西湖的重要性,历代杭州知府都较重视白堤的绿化。明代孙隆在堤上种植桃花、木芙蓉等各类花木,故白堤又被称为“十锦塘”,到清代,分别于雍正二年和五年连续两次加大白堤的绿化,补植或增植桃柳及木芙蓉,如画如屏,游人嬉玩不绝。 另一处与白居易有关的场所是竹阁,因植竹而得名,在柏堂西侧,为白居易任职杭州时所筑,后为三贤阁,供奉白居易、苏轼、林和靖,现为西泠印社展览室之一。《湖山便览》卷二: “竹阁,旧址在柏堂之南,白乐天在郡出游,每偃息其间……”白居易公事之暇出游湖上时,总爱在竹阁偃卧憩息。其诗曰:“晚坐松檐下,霄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无劳别修道,只此是玄关。” 白居易是最早写诗赞美西湖的诗人,在杭其间及其前后共作有200多首题杭州及西湖的诗,是历代诗人中写诗篇最多之人。同时,白居易的诗篇也是西湖植物景观的一手资料,他的许多诗文都是记录西湖植物应用最早的文字资料。正因为白居易的大笔渲染,使得平凡的西湖变成了诗情画意、有口皆碑的游览胜地。白居易亦是爱花之人,不仅在府衙种植花木,而且喜欢去西湖各处赏花观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拼榈叶战水风凉” 这些诗句等都是西湖植物景观的写照。西湖的美深深吸引了诗人的情愫,到最后离任时仍有“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