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鹤山颂歌系列】“岩头”与“盐头”的历史变迁下 王贵福&波澜

147.【鹤山颂歌系列】“岩头”与“盐头”的历史变迁下 王贵福&波澜

2016-07-25    08'19''

主播: 波澜之声

143 5

介绍:
“岩头”与“盐头”的历史变迁(下) 文: 王贵福 岩头,不仅有过辉煌的“盐头”历史,而且岩头这股泉水可供东齐、王家辿、杜家辿三个村五六个生产队同时分水浇园,解决村民常年吃菜问题的一方宝地,更是游览者旅游的胜地。三十年前不知是那位游览者游览洹河写在岩头石壁上的词句,我却记了下来: 洹河峡谷皆景观,最奇不过跌水岩。 瀑布之上有险峰,水帘洞下遍地花。 化石群洞钟琉秀,鸽子成群栖阁楼。 山奇水秀风光好,此处景色数一流。 这首赞美岩头的词句,是写者对岩头三十年前的真实写照,没有夸张的句子。词句中写的是“跌水岩”,而不是“滴水岩”,水流成瀑为“跌”,不知何故“跌水岩”叫成了“滴水岩”,也许是“滴”字比“跌”字说着顺口吧。 多少年来,岩头上的那股水是我见到流量最大的泉水。曾经有人在泉眼的石岸上几番写有“中原第一泉”字样。岩头上的泉水夏凉冬暖,那时候王家辿、东齐、杜家辿村的人冬天去岩头,总会带上一些衣物在泉边儿洗涤。岩头上离泉水较近的植物,苔藓之类的花草,借着泉水的温度,保持着夏季的青葱,引人注目,让人赞叹! 自从王楼生、杜玉周他们给我说起“岩头”叫“盐头”以后,我这颗不安分的心就一直想着去洹河岩头看看。这种心情不能不说不是与开发“国字号”传统村落王家辿发展旅游的事儿连在一起的。“国庆”假期,我饶有兴趣地沿着王家辿、杜家辿至岩头这条古道专程去了岩头,寻觅“盐头”历史的痕迹与遗存。 过去河水大能行船的时候,留存在河道石壁之上的痕迹清晰可见,河边儿坡那层光滑的河卵石依旧如故;少年替父牧羊,群羊在岩头边儿总是舔着岩石潮湿的底部,甚至啃岩头坎下裸露的化石。那时候,我想这大概是园地长期使用人粪尿渗透的缘故,不曾想是“盐头”盐水浸入的缘由…… 追溯“盐头”历史的痕迹,见证了过去洹河水的宽度与深度,见证了“盐头”曾经是贩盐经商的码头,“盐头”曾经的景象,不时地浮在我脑际的想象之中…… 有了“盐头”,必有商道。那时候用石头铺开的“盐头”至林虑的商道可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出得“盐头”的路沟(也叫路口),数年前已拓宽硬化。而路沟之上被踩磨光滑的石头盘山道路仍然如故。“路是人走出来的”,这儿陡坡上的盘山石头路是那时候垒砌起来的。在这条经商的古道上,曾经的路沟、风嘴、托力阶、石梯岭、歇息驮腰、石板阶这些商道中的路段的地名一直传叫至今。石梯岭上的石壁上还刻有“道光年间修砌”的字样…… “东齐古植物化石群长600米,宽300米,高36米。这里的古植物化石主要以溶洞形式呈现,溶洞区域长300米,最大溶洞面积350平方米,且溶洞相连相套,在地下水丰富季节还可以看到明显的虹吸上水现象,溶洞内钟乳悬挂,银笋丛生,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2002年,北京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王艺芬和中国著名自然风景区及旅游洞穴研究专家陈诗才亲临洹河岩头……” 由此确定了东齐古植物化石群为华北第一的地质公园。 岩头上那股涌流的泉水,流涌了千年古辈。不管是在“盐头”时期的繁华,还是后来种菜的岩头,这股偌大的泉水,皆为“盐头”与“岩头”值得记忆和纪念的地方。它是“盐头”的骄傲,是“岩头”的自豪。不知是哪个“罪魁祸首”,几年前断了它的龙脉,毁了它的源头,想来实在可惜! 假如泉水不断流…… 尽管泉水断流,美中不足,但是,“化石群洞多奇秀,洹河之水湍湍流。壁立千仞鹤鸣谷,鬼斧神工在岩头”的风光是亘古不变的。 洹河之岩头,旅游之胜地,魅力之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