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书法》----至尊书圣(上)

三《千年书法》----至尊书圣(上)

2018-11-19    14'13''

主播: 待FM之音

168 0

介绍:
这里是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的昭陵,唐王朝的一代英主李世民就埋葬在这里。昭陵是一个让无数中国文人惦念的地方。封建帝王的陵寝中,自然有着人们难以想象的内容,然而千百年来,文人们对昭陵可以说达到了魂牵梦萦2的程度。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他们如此心重呢?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的简单。他们惦念的仅仅是埋在这座陵墓里一张写着字的纸。就是这张纸,人们对它的渴慕之情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它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作者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位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 历代帝王的陵寝中,都会埋藏着许许多多的陪葬物品。但是,将一件书法作品做为陪葬,与不可一世的帝王同眠,却是古往今来闻所未闻。 贞观4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72年,唐太宗病危,临终时他召见了太子李治。太宗说:“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愿。”“吾所欲得兰亭,汝意如何?”作为儿子的李治听到父亲这样的请求,面对着一个就将离开这个世界的老人,李治的心情一定是复杂的。据史书记载,唐高宗李治也非常喜爱收藏书画佳作。而王羲之的《兰亭序》,恰恰是天下最值得收藏的稀世珍宝。李治这时候一定意识到,太宗皇帝强调“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愿”,就是用“诚孝”来警示他:如果不把《兰亭序》作为陪葬,即是不孝。在中国伦理中,孝是首先要遵守的伦理法则。唐太宗在临终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可见《兰亭序》在他心中的地位。 望着父亲期盼的眼神,李治把《兰亭序》装入玉匣之中,亲自放在了太宗皇帝的面前。这可以说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承诺,又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对另一个书法爱好者的理解。《兰亭序》就这样作为陪葬品埋入唐太宗的昭陵,“天下第一行书”从此长眠于地下。 王羲之,字逸少,因为 他为官曾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王氏宗族在朝廷中有着显赫的政治地位,王羲之从小就受到深厚的书学熏陶。稍大些后,他便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卫夫人,名叫卫砾li4,是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少年时代的王羲之 并没有显现出过人的才华,《晋书》记载他,“羲之 幼 纳于言,人未称奇。”。成年以后,王羲之开始离家远游,遍访北方名山大川,瞻仰临摹名家名碑。多年以后,他曾这样描述这一经历:“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