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荟萃智慧的海洋 25  文/周凤森  诵读:思雨

文化!荟萃智慧的海洋 25 文/周凤森 诵读:思雨

2018-01-20    09'39''

主播: 思雨(京梅)

44 1

介绍:
文化!荟萃智慧的海洋 25   文/周凤森 诵读:思雨 花来花去 失得勿恤         一切自然之理皆简约、质朴、恒泰,人类社会脱胎于自然之怀,所以人文之理亦应当道法自然。俯仰天地之大不过举头低首之距,细察生命之微也不过一吸一呼之间。若以自然界丛林法则来赋予生命的意义,那么人生过程实为一场战天斗地的博弈过程。在社会舞台上,为稻粱谋,人们每天都在与天地博弈,与竞手博弈,与命运博弈。人生智慧在于学会“适者生存,智者自保,仁者无忧”,这需要我们在博弈中逐渐学会抉择,在决择中明进退得失,懂得选择与放弃之意义。花开花谢乃天地之选择,进退得失乃人生之抉择。         通途之中首先明确决择与选择的关系!选择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中,找出最适合当下的那些选项,选择需用意识思维进行判断。决择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中,放弃不适合未来发展的那些选项,人在决择时多用心性智慧去反观内照。有人说生命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我说生命是一个学会放弃的过程,放弃就是减少人生之负累。在决择中,我们放弃童年的游戏、少年的烦恼、青年的美丽、中年的欲望,最后放弃老年的健康乃至于生命,这是决择的无奈消极之举。         在决择面前,人要学会积极放弃。 我们知道,棋手和棋子之间,没有地位高低,只有思维理念不同!无论我们身在何位,都要努力做一名博弈着的棋手,而不是一枚棋子,为什么?如果你是一枚棋子,即使你的地位从“卒”变成了“车”,在社会大决择中也会被棋手“丢车保帅”!如果我们是一名棋手,不管棋艺如何,我们具备了布局天下、放眼世界的战略眼光,这种思维中的大局意识、全局意识、换位意识等,会成就我们的宏基伟业。诸葛亮出山前乃隆中一耕民草芥,却对汉末天下大事洞若观火,游刃于心,我们为何不能?因为人们大都甘愿做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随云落雨,随风扬絮,而孔明却愿做一名棋手。一名好的棋手,万事之进退、得失、胜败尽在盘掌之中,从总统将军到一草一木犹如一枚枚棋子,任由我们在思海中摆布。         何为决择?决择其实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断放弃手中废棋的过程。我们的人生决择是否成功,不是看它是否抓住了胜利的机会,而是在决择中是否放弃了导致失败的可能。社会往往让我们不得不在两个领导之间、两派群众之间、两种利益冲突之间作出决择,而我们必须放弃非正义的一方,放弃以权谋私的一方,放弃少数人利益的一方,而站在良心的肩上。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进行决择时,要坚持真理与正义,要坚持良心与良知,虽会引些麻烦,但于心无悔。若违背良知做事,一生中内心之谴责,灵魂的阴影,社会负面评价,往往如影随行。有人喜欢做墙头草,见风使舵,或两面下注,这种两面人最多是他人手中临时棋子,随时会因失去价值而被他人抛弃。在决择面前,如果每一个面临选项都可能带来失败,就坚决全部放弃,这就是抉择的果断性!       《诗经》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建国之初,中国在美苏两大集团之间,同时放弃可得利益,从而选择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却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级利益,我们因此才没有在东欧分裂、苏联解体、世界巨变面前时受到影响及西方资本集团的强力打压。毛泽东,邓小平这些世界级的政治家的智慧,值很我们去终生学悟。        人!往往在获得面前思想坚定旗帜鲜明,但在放弃面前,却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失,知尊而不知卑,为人生之败笔。少年戒色,中年戒刚,老年戒得,这都是在取舍之间决择。然而“得”几乎是人的共性追求,“舍”又几乎是人类的共性不足,舍得舍得,先舍而后得!所以与其在生命临终时一次性放弃,不如学会在生命历程中边行边弃!既然生命最终被大自然抛弃,为什么我们不学会自己放下呢? 音乐:P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