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第二部•第六章(1)

《尤利西斯》第二部•第六章(1)

2020-07-01    24'29''

主播: 闲云漫步😉

212 1

介绍:
[1]杰克·鲍尔这个人物曾在《都柏林人·圣恩》中出现过,他供职于都柏林堡(英国殖民统治机构)内的皇家爱尔**察总署。 [2]根据爱尔兰风俗,左近有人家出殡时,店铺一律停业,住户则把百叶窗拉低,以示哀悼。 [3]弗莱明大妈是经常到布卢姆家做些家务活儿的女人,这里布卢姆是在回忆他们的独子鲁迪夭折后的情景。前文中的“趿拉着拖鞋”是意译,音译为斯利珀斯莱珀,民谣《狐狸》中的贫穷的老妪(参看第一章注[63]),象征爱尔兰。 [4]他们为之送葬的迪格纳穆·生前就住在纽布里奇大街九号。 [5]好风*指的是出殡队伍故意从繁华地区经过,以便让更多的路人向死者表示哀悼。 [6]原文为拉丁文。阿卡帖斯是埃涅阿斯的忠实、勇敢的同伴。埃涅阿斯是罗马神话中所传特洛伊和罗马的英雄,关于他的传说,见罗马诗人维吉尔所著史诗《埃涅阿斯纪》。此处老西蒙把*******************************************************************************************************************************************************事件发生后,他由于搞到了独家新闻而出了名。 [9]语出自《亨利四世(下)》第2幕第1场。当野**酒店老板娘带着差役来拘捕福斯塔夫时,他骂道:“**,你这贱婆娘!……我要膈肢你**!” [10]伊顿学院是英国贵族公学,设在伯克郡伊顿镇。 [11]里奇蒙·布赖德韦尔监狱的门上写有“停止作恶,学*行善”这一标语。语出自《旧约全书·以赛亚书》第1章第16至17节。十九世纪末叶,监狱并入韦林顿营房内。布卢姆夫妇住在雷蒙德高台街时,与那所营房遥遥相对。 [12]葛雷斯顿斯是都柏林市以南二十英里处的高级海滨浴场。 [13]内德·兰伯特是布卢姆的熟人,在一家种籽谷物商店工作。 [14]海因斯(即约瑟夫·麦卡西·海因斯)曾出现在《都柏林人·纪念日,在委员会办公室)中。他追随巴涅尔,在其逝世纪念日朗诵了自己写的一首长诗。其实是乔伊斯本人九岁时,听到巴涅尔逝世的噩耗而写的,经过加工,放在这篇小说的末尾。 [15]当时爱尔兰人煎亚麻籽当汤药喝。 [16]指都柏林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所办的狗收容所,设在大运河码头上。阿索斯是布卢姆的父亲所养的狗。他父亲自杀前在遗书中曾将这条狗托付给他。 [17]语出自《路加福音》第11章第2节。这是耶稣教给门徒的经文中的一句,《天主经》即由此而来。 [18]帕迪·伦纳德曾出现在《都柏林人·无独有偶》中,他无所事事,成天泡在酒店里。 [19]本·多拉德是本地的一名**。本书第十一章有他演唱《推平头的小伙子》的场面。那是一首颂扬爱尔兰民族主义者的歌谣。作者为爱尔兰历史经济学家、学者、诗人约翰·凯尔斯·英格拉姆(1828-1907)。参看第二章注[58]。 [20]“回顾性的编排”,参看第十一章注[178]及有关正文。后文中的丹·道森,见第七章注[55]。 [21]皮克和下面的艾莱恩都是《无独有偶》中的人物。该作中还提到克罗斯比-艾莱恩律师事务所。 [22]小花指圣女小德肋撒(1873-1897),法国人,十五岁在利雪城加入加尔默罗会。她的自传《灵心小史》(她自称“天主的小花”)于一八九七年出版后,有些天主教徒深为推崇,誉为“小花”精神。下面,布卢姆从报上那首小诗联想到他用亨利·弗罗尔这个假名字和玛莎通信的事。 [23]尤金·斯特拉顿(1861-1918),出生于美国的黑人**,喜剧演员,后在英国成名,当时正在都柏林演出。 [24]《基拉尼的百合》(1862)是根据出生于爱尔兰的美国剧作家**·鲍西考尔特(1822-1890)的剧本《金发少女》(1860,原文为爱尔兰语,音译为科伦·鲍恩)改编的一出以情节取胜的爱尔兰歌剧。 [25]《布里斯托尔号的愉快航行》是一出音乐喜剧,当时正在皇家剧院上演。 [26]“他”指布莱泽斯·博伊兰。 [27]菲利普·克兰普顿爵士(1777-1858),都柏林的一位外科医生。 [28]“谁”也指布莱泽斯·博伊兰。 [29]这个餐厅因供应从爱尔兰西岸克莱尔郡红沙洲捕来的牡蛎而得名。它宣传说,那是全爱尔兰最鲜嫩的牡蛎。 [30]据第十七章,布卢姆的父亲于一八八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在克莱尔郡自杀身死,他准备前往为亡父的十九周年忌辰祭奠。 [31]**·安德森(1859-1940),美国女演员,一八**年定居英国,继续积极从事戏剧活动。当时正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主演《罗密欧与朱丽叶》(花园一景)。 [32]路易斯·沃纳当时正在贝尔法斯特为**·安德森的演出担任指挥与伴奏。 [33]J·C·多伊尔是男中音**。约翰·麦科马克(1884-1945),出生于爱尔兰的男高音**,在伦敦成名。 [34]原文为法语。 [35]指竖在街头的威廉·史密斯·奥布赖恩(1803-1864)的雕像。他是爱尔兰爱国主义者,青年爱尔兰运动领导人,死于六月***。因此,这一天刚好是他的忌日。 [36]原文作:For many happy returns。原是用在生日或喜庆的祝贺语,很少用在忌日。 [37]即托马斯·法雷尔(1827-1900),爱尔兰雕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