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令我们恐惧的不是物质贫困,而是不被需要、不被爱与不被关照

59. 令我们恐惧的不是物质贫困,而是不被需要、不被爱与不被关照

2022-08-23    84'39''

主播: 问题青年Wonderers

330 2

介绍:
我们和《贫穷的质感》作者王梆,联系当下年轻人窘迫的境遇和残酷的现实,聊了聊为什么我们需要看见贫穷?讨论贫穷和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以及,我们可以如何更好地行动与共情? 【本期介绍】 许多人说,今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这句话隐喻着人们对现实步步紧逼的残酷是真实可感的。“下一个裁员的会是我吗?”“我究竟要存多少钱,才能够感到安全?”“我凭什么要过这样不堪的生活?”“我不想在这生活了,还可以跑到哪里去?”人们从岌岌可危的处境中觉察恐惧,甚至感到愤怒,在行动上也以安稳为准,越来越趋于保守。 贫穷并不是一个如此遥远的话题,就如当下,人人与窘迫的情境仅有一线之隔。曾经作为记者的作家王梆,在 2010 年时飞往伦敦。她枕着沉重的行李箱,住在天花板发着霉的廉租房里,顶着贫穷的异馊,开始思忖并琢磨着“贫穷”与“尊严”的问题。 在今年出版的新书《贫穷的质感》中,她从这些亲身经历出发,带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在窘境中寻求体面生活的普通人和他们的处境。我们从这本书出发,也聊了聊我们在举步维艰的环境中,可以如何更好地生活、共情与行动。 【本期嘉宾】 王梆 | 出版有非虚构作品集《贫穷的质感》,电影文集《映城志》和数本绘本集,首部小说集《假装在西贡》已于2022年8月上市。作为自由记者,曾为荷兰在线,英中时报,南方都市报,香港零一等媒体撰写英国时评专栏。 【本期主播】 Sharon | 青年志编辑,很偶尔兼职「问题青年」主播。 【收听指北】 02:12 关于王梆与《贫穷的质感》 04:05 印象深刻的读者批评:“比惨综合征”——表面上在比惨,实际在比资格 12:06 Unwanted, unloved, uncared 是人类最负面的三种情感,物质层面的贫困没有那么可怕,最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办法在物质贫困的层面建立起一个同温层,去摆脱负面的情感 23:41 为什么会有“替罪羊”?摆脱替罪羊情结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做民众,而是做一个会独立思考的个体 32:59 怎么看待大家对特权的反感?会可以反省自身上的特权,是因为认清自己就不会摔得那么难看 39:39 “润”是一个被动时态,但从公共意识的角度来说,讨论谁动了我们的移动权?如何争取移动权?会更有意义 45:41 怎么看待对贫穷的恐惧?如果你活得非常艰难,唯一让你有心里会好过的方式,可能是跟你的朋友、爱人、家人在一起,跟他们产生一些连接 58:39 “共情”受到天生的影响,但幼年的经验、教育背景、社会环境,才是真正对同情心产生决定性的重要元素 01:05:10 当我们生活在充斥“共情障碍”环境中,指责一个人没有同情心的做法,是不实用的 01:11:53 利他主义是利己主义的一种形式 01:17:42 当我们活在一种非常彷徨的、焦躁的情形之下,千万不要忘记世界上还有会给你寄唇膏的人 播客中提到的书籍与文章: 《贫穷的质感》,王梆著 book.douban.com 《巴黎伦敦落魄记》,[英] 乔治·奥威尔著 book.douban.com Zero Degrees of Empathy(零同情心), Simon Baron-Cohen book.douban.com Why Preserve the Life of the Other, Judith Butler www.youtube.com 播客中提到的研究与实验: 米尔格拉姆实验:又称权力服从研究(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是一个针对社会心理学非常知名的科学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受测者,在面对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少。(来源:维基百科) *这个实验出自耶鲁大学,王梆老师有口误,请谅解。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权威者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来源:维基百科) 【本期音乐】 That's life - Frank Sinatra 电影《小丑 Joker》片尾曲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