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系列:本庶佑与母校京都大学

名校系列:本庶佑与母校京都大学

2023-07-18    03'37''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20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今天继续为你分享免疫学家本庶佑的故事。 昨天我们讲到了,本庶佑最终选择在取得了博士学位之后出国深造。也正是在美国菲利普·莱德教授的实验室里,本庶佑最终确定了自己一生的研究方向——分子免疫学。经过四年的深造,本庶佑再一次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回日本还是留在美国?那时,日本大学的资金和设施还无法支持他进行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回日本。一是他希望他的孩子们能在日本体验本土文化,二是他期待在日本建立分子生物学研究文化,就像他的导师早石修教授为生物化学研究所做的那样。 回国的第一站,本庶佑选择从东京大学开始,但即便是认为是日本最好的大学,他还是发现不论是科学精神还是基础设施,都与他当年在早石修教授实验室中感受过的相去甚远。尽管有很多困难,本庶佑没有抱怨,还是从零开始,亲力亲为地搭建起实验室。在东京大学任教了五年之后,他被大阪大学破格提拔为教授,那一年他才37岁。1984年,他才终于回到母校京都大学,一工作就是30多年,并在这期间完成了获得诺贝尔奖的重大发现。 本庶佑最大的特点就是治学严谨,而且严谨得近于苛刻。他的这种治学态度,已经成了京都大学医学部众口相传的故事。据说,有一次本庶实验室的两个学生要去东京参加学会并进行Poster展示。当时由于本庶佑在国外出差,这两个学生没能及时让老师审查报告内容,就准备直接到学会上去做报告了。而恰巧在他们从京都坐新干线前往东京的时候,本庶回到研究室发现了他们Poster中的实验结果有些小瑕疵,就马上要找这两个学生修正结果。当时还没有手机,本庶就直接打电话给运营新干线的铁路公司,要求在每个新干线停靠站“通缉”那两名学生。可想而知,当这两名学生在名古屋站停靠并听到自己的教授点名要他们迅速回学校时,他们会有多么震惊了。最后他们两也不得不返回京都,修改了实验结果,连夜做出了新的Poster,才乘坐第二天一大早的新干线赶往了东京。 “鸡蛋里挑骨头”是本庶佑的学生对他科研态度的评价,也正是他严谨的科研精神,才使得他能够做出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时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学生,为分子生物学领域做出了如此突出的贡献。那么,本庶佑是如何指导他的学生的呢?他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呢?不要急,明天的节目我就为你揭晓。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