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  刘曙光   朗读  李红娟

根 刘曙光 朗读 李红娟

2021-12-14    05'38''

主播: 红娟🎺

242 1

介绍:
2021.12.14今日共读篇目登封本土作家刘曙光的作品《根》 冬日暖阳,天蓝的很。树‘叶落尽,山石裸露,挡阳山愈加高矗。周末闲暇,有好友相约走山,我乐之以往。 且不说山里的幽静,也不说山泉的叮咚,不说挡阳山的风景如画,不说空山落叶软厚的如毛毯,不说满山的白草、黄陂草在阳光和微风中摇曳的美姿,更不说被惊动的山鸡忽然跃飞的倩影和那原古的叫声………。 挡阳山属于嵩山的一部分,离我家近,从小到大,从十几岁到五十多岁,我不知上过多少次了,但总也上不够。尤其五十岁之后,每次上山,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 今日又走挡阳山,有两棵山树的根,令我思悟颇多。 挡阳山缺雨水,树都生长在岩石间的缝隙里或厚厚的黄沙岭上。因为缺水,树都需拼了命般往下扎。她们把根深深地,深深地向下扎,顺着石头缝,顺着沙岩缝,顺着渗水线,扭曲了根系,向着一切的湿润扎下去。她们想尽办法,用尽力气,委屈着自己的根,极其艰苦地汲取一点点的水分。然后,她们又把汲取的点点滴滴的水,都用于展现自己生命的绿。 挡阳山的绿哟,实在是绿得不容易!她们美化了山,和山之风景融为一体;她们用绿枝绿叶为灵性的山禽提供了栖居;她们成了材,曾作为建房的木料,服务于朴实的山民;她们吸入二氧化碳,为人们提供了氧气。 没有根的向下进取,哪有树的枝繁叶茂!根深叶茂,此语是很有哲理的。作为人,尤其是正当韶华的少年和青年人,从山树之根,应有所思。我是有所思悟的。 常言说,人都有两头根,一头根在父母、在自己的先人那里;另一头根,在自己身上、自己手里。一个人凭自己的学识、能力、智慧、品质、力气、技术打拼一块自己的小天地,营造一个新家庭,这不就是从新“扎根、生叶、开花、结果吗?!正是创造的年华,怎么能“躺平”!如果“躺平”,首先得有“躺平”的资格和条件;再如果,“躺平”的生命与虚度平生没有什么不同呢?德国诗人歌德说“你若喜爱你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不在于偷懒和躺平。只有根深,才会果丰;只有奋斗,一切都才会有希望。 我把挡阳山上那两棵山树的根拍照留于文后。读到此文,看到图片的朋友,但愿你我有同感同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