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4.感悟财富 自我终身享受 作者:李全春

前言4.感悟财富 自我终身享受 作者:李全春

2023-04-26    02'28''

主播: 北京全春心理工作室

160 0

介绍:
前言—感悟财富 自我终身享受——李全春 一个人,出生来到人间,最初,什么也不懂,然后,慢慢的长大成人,再成家、立业,做些事情;到最后,寿终正寝,转瞬之间,百年已过,身名也随着岁月的迁移而消逝的无影无踪。 真正能给当代,以及后代留下点财富的,无论是伟大的精神、思想,如孔子的《论语》,司马迁的《史记》,周文王的《周易》,老子的《道德经》;还是恩泽一方的有利于当时,以及后世的实实在在的成果,如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李冰父子倡建的都江堰工程,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闪光耀眼! 人世间,绝大多数是平凡人、普通人,或平庸的人,他们也在努力,也在奋斗,也在做事情,也在创造财富,也在度过自己的一生。 他们中,有的人,虽然没有伟大的影响,但是,却有超出一般人的作为,曾经也创造出了奇迹;只是,他们的出色表现,没有机会让更多的人知晓。 这些出色的普通人,有的就在我们身边,有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亲人;他们更能使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我们可以学到,也能够做到的很多事情。 他们的突出特点: 就是勤勤恳恳的做好自己摊子上的事情,心安理得,安分守己;在别人给他们回报以前,其实,他们自己并没想过让别人回报。 事平见义节,千古论人心。 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英雄,叱咤风云,所向披靡;平凡的人,则默默劳作,各行其道,各司其职。其实,只是分工的不同,各有各的责任,各有各的作用。 一个人,即使身居高贵之尊,但,和宇宙的时空相比,充其量,也不过是天地之一粟而已。但,人是宇宙中最灿烂的灵光,在这微乎其微的灵性中,有包容宇宙,气吞山河的精神世界,弥漫与无限的天地之间,生前如此;死后亦如是。 当年,生活在腾格里沙漠深处的民勤人,不成为昂首挺胸的汉子,不昂首阔步的往前走,就只能成为畏缩不前,愁眉苦脸,伸手要饭的可怜虫。 “人移活,树移死。”人在一生中,是可能也应该到处走走看看,或离开家乡去外面谋生。但是,大部分人,又很难离开生他养他的这方热土,他们像一棵根深叶茂,适应了当地生存环境的大树。 而无家可归,被逼无奈,不得不背井离乡,到人生地不熟的他乡异地去谋生,就如同一棵无根的小草,存(cun)活是非常艰难的;可一旦存活下来,他们的能力又是非同寻常的。 爷爷和他的兄弟们,就是这样,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他们在遭遇厄运后,不仅勇敢的生存了下来,还创造财富,并流传了下来。 通常,一个人总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自己的一部分有形财富与所亲爱的人共享,或者在自己的遗嘱中这样做。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在去世时,留给后代一个,能带来健康和财富的哲学或技能,那么,后代的财富就会更多,这个世界就会更好。 关于财富,众说纷纭,有人说,财富就是金钱、物质、家庭财产;而有人则说,钱财毕竟是身外之物,真正的财富是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是道德品质与崇高的思想。 当然,钱物毫无疑问是一种必须的财富,健康、道德与思想更是不可缺少的财富,它们的区别在于价值不同,作用各异,轻重有别,含金量多少。 其实,人生最大的财富是生活经历。 我们每个人,无论健康与否;不管做何工种,也不管你是以什么方式生存;或年轻,或高寿,经历谁都拥有;只是,有的平淡,而有的丰富。 有人觉得,平平淡淡才是真情;而有人感觉,丰富多彩的经历是一种享受。 确实,有经历就拥有了财富,经历越复杂、越丰富,财富就越丰厚。 无论经历平稳顺利,还是经历曲折离奇,只要珍惜自己拥有的经历,并将经历铭记在心里,就是财富的储蓄。 生活中,每一个经历都是财富的积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财富宝藏。 把自己的经历说给后人,是把财富留给他们,是对他们创造财富的最有力的帮助,是一种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投资;将自己的经历留给世人,是将自己的宝藏打开与众人分享,是一种有益于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更大的投资。只要是有益的投资,财富就会自然增值,就能体现其财富本身的最大价值。 人生都有经历,各自有所差异,谁都拥有经历这笔财富,实现价值却有差距。 有人把经历当作过客,既不留住记忆,也没有思想;而有人则把经历在心中深深地埋藏,既不与人叙述,也不回味;还有人视经历为苦难的遭遇,或忧愁的悲伤,常常向别人诉说着痛苦和冤屈。 深埋在地底下的财富,年代越久,越有价值,如果能够被人挖掘出土,就会变为文物;如果始终不被开发,最终会变为粪土。 有经历,就会有机遇,不在意自己的经历,对自己的经历没兴趣,就是与良好的机会失之交臂。 把经历当作痛苦回忆,就是将财富当儿戏;诉说生活的过程都是逆境,无异于谋财害命;因为,有逆境必然会有顺境。 不重视自己的经历,就是挥金如土;认为自己的经历无比痛苦,明显的就是在畏惧财富、拒绝财富;把经历当作资本和享受传说,并运用于生活,是智者视土如金,超人的聪明。挥金如土,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劳而无功,道理很简单,因为,金属——板结的泥土,即使种庄稼,也寸草不生;惜土如金,显然,遍地是金,定是幸福、享乐的一生。 开发、利用宝藏,会使自己和他人受益不尽,能造福大众。开发、利用的方式就是将前辈的经历记住,并流传于后。 谁了解、记住了前辈的经历,并特别珍惜,不但为自己所用,还传授给儿孙;谁就获得了开启宝藏的金钥匙,拥有了最宝贵的财富。 爷爷、奶奶、父、母亲,他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相伴过多少个日日夜夜,送走了多少个春、夏、秋、冬,经受过无数的风风雨雨,接触过不同时代的形形色色,体验过世事的变迁、社会的动荡和平稳。 这些既平淡又丰富的经历,使他们积累的财富价值连城。做儿孙的,首先应索取和接受这笔财富,它既不用你行万里路,也无需你读万卷书;不必劳神费力,更不必用尽心机,就能轻易获得的巨大财富。 开掘这一财富宝库,并在取得这一雄厚财富的基础上,去求发展,谋创造,将事半功倍,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不要只将目光紧紧盯在祖辈的金钱、物质财富上,即使家产万惯,如果自己没有发展,终有一天会用完。知道祖辈的经历,是为了学习他们创造财富的操作程序。也不必到处请教,跟着别人乱跑。 因为世界之大,谁都很难辨清真假,与其费时耗神外求而徒有虚名,不如内求而守住祖宗的现成财富。因为祖宗传授的绝对是真经(金),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他们即使对我们只说过一句话,也一定是发至内心,是真正的精神。 如果将前辈的经历,以及他们对经历的认识,连同自己的感悟一起留给后人,那就不仅仅为后人留下一座巨大的储存财富的宝藏,而且还交给了开启宝藏的钥匙,并传授了如何开锁、修配钥匙的技巧,教给了再创财富,填充宝藏的本领。 人的生活经历是由思想鋳就,是思想支配自己体验各种经历。所以,将经历当作财富,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是人性的升华;是道德的完善;是心与身的健康;是精、气、神的富有;是德与道的拥有。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与伦比的快乐、享受、智慧、幸福和荣耀;将使我们从贫穷走向富裕,从潦倒走向辉煌;只要珍惜、品味经历,就会永放光芒。 不知晚辈们是否还记得,爷爷常常说起这样的话: “我不识字,我要是识字,就写一本《苦节图》,把我经过的事情都写下来。” 当时,我只认为:爷爷就是想让后人们了解他的苦难经历,所以,我把这些经历都牢牢的记在心里。 后来,长大了一些,我就想:为什么还有“节”?是经历,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怎么又说是“图”? 爷爷不识文字,但他却有很高的文化。他从小到大爱听长辈说话,善于总结经验;后来,自己有了条件,就经常去书馆听书,到戏院子看古装戏。所以,中年以后的爷爷,与人说话,总是谈古论今;听他一席话的人,都认为他有很高的文化。 我理解:他说的“节”,就是从古戏和古书的说唱中,听或看来的一节一段的故事画面。他想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一节一段的故事说给后人听;想把自己的经历,就像戏中的画面一样,清清楚楚的展现给晚辈看;使后人们在生活的旅途中,不用劳神费力的什么都去体会,而能够努力地去保护和守住自己,以便发展自己的优势,增长自己的智慧,让自己已有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他把自己的经历当成一幅画图,每个阶段都是一幅画面;而我认为,它是一笔无可比拟的,不朽的财富。 在我们和爷爷、奶奶永别的时候,我曾经把《爷爷的财富》、《奶奶的财富》向世人公布。 今天,我再一次,向诸位无私的奉献这笔巨大的财富! 关于书名,写第一稿时,我给它起名为《爷爷的财富》;写第二稿时,我把它改为《财富》;写第三稿时,我又把它改成《苦节图》;现在,我把它定名为《李三喜传奇》,把我们身边的一位普通人的传奇经历——这幅《苦节图》作为最宝贵的财富奉献于世。 前三稿,我都是在纸上手写,那时,我家还没有电脑,今天,我早已经用上了电脑,在把这笔财富搬上电脑屏幕的时候,我觉得为了便于大众接受,书名应该定为《苦见途》,就是告诉世人,受苦、吃苦、辛苦、刻苦,就能看见前途! 出版时定名为《苦节图 李三喜传奇》,改编成剧本时,定名为《李三喜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