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文China一词的来源,有许多的版本。
版本之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每一种说法,
似乎都有它的道理,但细细推敲,
又很难轻信一家之言。从大众的角度,
最耳熟能详的,应该还是跟瓷器有关。
在西方人眼里,瓷器就是中国最古老、
最贴切、最合适的代表,很多年前,
他们了解和认知这个东方古国,最早的途径,
应该就是来自泱泱华夏的瓷器、丝绸与茶叶。
之后的许多年里,一直到今天,瓷器和中国,
还是用同一个英语单词来表达意义。
丝绸之路,这是一条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
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也是一条中外文化交流之路。
据学者徐苹芳考证,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共有四条,
一是汉唐两京经河西走廊至西域路,
二是中国北部的草原丝绸之路,
三是中国四川、云南和西藏的西南丝绸之路,
四 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
千百年来,当产自古老东方的精美瓷器,
漂洋过海,远涉重洋,分别从海上丝绸之路,
和陆地丝绸之路,到达不同的大洲,
不同的国度,不同民族、肤色、长相、
语言、风俗的人们手中,这一件件凝聚着
东方智慧的瓷器,也成了一个国度的代言和象征。
不知从何时起,他们开始用China这个词,
来命名这些巧夺天工、琳琅满目的精美瓷器。
可是,细考瓷器的发音,或者陶瓷的发音,
与China并不相近、相似,
单从读音来讲,可谓相差甚远。
那么,China与瓷器,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呢?
5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
把时光机器再退回到几千年以前。
中国陶瓷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明。
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便出现了。
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出现了原始瓷器。
东汉时期,浙江地区的制瓷工匠“点土成金”,
创烧出成熟的青瓷器。此后历代
各具风格多姿多彩的瓷器迭出不穷,美不胜收。
中国陶瓷经历了从陶到瓷,陶、瓷齐驱的发展历程,
被喻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历史上的中国,生产瓷器的名窑众多。
大江南北,都有名噪一时、精美绝伦的名瓷出品。
而能以瓷都称誉的,当首推陶瓷重镇,景德镇。
持续了1800年的窑火,薪火传承,至今兴盛不衰。
千百年来,景德镇瓷器以“薄如纸、明如镜、
白如玉、声如磬”的质地和声誉延续着光荣与辉煌。
6
在宋以前,景德镇并不叫景德镇,
而是叫做昌南镇。
要想生产出好的瓷器,第一要素,离不开好的瓷土。
窑里镇位于浮梁县东部, 远在唐代中叶,
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
最早对浮陵县的记忆,来自白居易的《琵琶行》,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陵买茶去”,
元和十一年,左迁九江一年的江州司马,
在送别友人的舟中,夜闻琵琶声声,
写下这首千古名篇。诗里的浮陵,就位于昌南,
不仅产茶叶,更产瓷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由于当地窑场汇集,玉岭瓷土优良,
周边地区瓷土矿藏丰富,古时烧造瓷窑的燃料
松柴十分充足,便于就地取材,
烧造瓷器的瓷窑鳞次栉比。
日夜烧窑,“火光烛天”,引来四面八方的人们
陆续迁入昌南镇务瓷。
在唐代,昌南镇已成为瓷器的
集散地和经济重镇。
到唐高祖武德年间,出现了两位因陶瓷工艺精湛
而颇享盛名的人物,一名陶玉,一名霍仲初。
陶玉烧制的瓷器被称为“陶窑”。
霍仲初烧制的素色瓷,被称为“霍窑”,
武德四年,唐高祖颁发诏令,
要陶玉、霍仲初制瓷进御,
让昌南镇的瓷器一时声誉鹊起,名扬天下。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这个拥有得天独厚的
高岭土资源的昌南古镇,
正式成为中国官窑的集中地,
千年窑火一直延续至今。
营造出一脉独具特色的昌南盛世。
公元1004年,宋景德年间,以年号赐名
昌南为“景德镇”,尽迁各地名匠于此。
则“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
明清时期两朝烧制御器,
景德镇瓷业达到顶峰,“瓷业高峰是此都”,
已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
7
查阅百度百科,对“昌南”词条的解释如下:
古来名窑出盛世,盛世昌南多名瓷,
昌南制瓷,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早在东汉,这里已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
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
中国陶瓷已有近八千年历史,
名窑遗址遍全国,
但绝大多数均已失传。
唯有景德镇的千年窑火延续至今,
是唯一仅存的从未出现断层并至今
仍在烧造的皇家陶瓷发源地。
昌南,与China的读音,
听起来,似乎更接近了一些。
在漫长的陶瓷工业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巧夺天工的
工匠师傅和手工艺人,将中国瓷器的工艺
不断推向一个个新的高峰,
创造了中国瓷器的盛世辉煌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