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茗诵读||《红色华润·商业传奇》十二、成功探秘:协同与管控

香茗诵读||《红色华润·商业传奇》十二、成功探秘:协同与管控

2022-03-22    23'19''

主播: 播 客 香 茗

324 3

介绍:
【红色华润·商业传奇(12)】 成功探秘:协同与管控 作者:偶遇 企业发展应当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这既是战略问题,也是经营管理问题。持多元化观点的人认为,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该坚持多元化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以收“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持专业化观点的人认为,专业化能够有效集中资源,提升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形成竞争优势。 业界多数人认为多元化缺乏核心竞争力、资源分散、难以有效管控。走多元化道路成功的企业并不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曾经是一个典范(但有分析报告持不同意见,认为GE金融领域的利润占比较大)。近期海航、方正等企业的轰然倒塌又一次让我们对多元化产生疑虑。然而,华润在多元化的道路上却越走越扎实、越走越稳当。 华润的多元化是历史形成的。华润由贸易代理向实业化转型而来,贸易的多元决定了实业的多元。但华润很早就意识到漫天撒网、四面出击的多元化风险巨大,必须收缩战线、突出主业。曾经尝试在资源分配中向主业倾斜,让非主业自然淘汰,但效果并不理想——主业发展了,而经营正常的非主业还依然存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历经果断舍弃、艰难重塑,华润形成了“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的管控模式,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内部协同 内部高度协同是多元化集团孜孜以求的目标。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曾有一个比喻:"企业的组织就像是一幢房子,当一个组织变大时,房子中的墙和门会增多,这些墙和门会阻碍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而为了加强沟通和协调,你必须把这些墙和门拆除。"华润强调大华润、无边界,不断追求业务组合整体领先模式,努力搭建一套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业态组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使跨业务战略协同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华润大消费的起点是零售,零售对内部协同起到了拉动作用,部分供货来自华润自身,华润的超市、大卖场、精品店、电商带动了华润五丰、华润怡宝、华润啤酒的产品销售。金融与产业的协同不胜枚举,特殊资产处置推动成立了华润医药集团;华润资本控股迪瑞医疗,则是基金和实业的协同。环保与各实业板块之间也能大力协同,比如污泥处理处置,可实现华润环保水务 +华润电力+华润水泥的协同。 地产在协同中发挥了平台的作用,华润置地通过参与片区统筹、综合商业开发、公共设施的代建代运营,带动大消费、新能源、大健康、高科技等产业进入,与燃气、医疗、康养、金融、物业、物流、零售等业务实现协同,共同打造新兴城镇化产业生态圈。万象城就是典型案例:每一个万象城的建设过程中,华润置地、华润水泥、华润建筑等相关利润中心都参与其中,建成后又带动超市、影院、金融门店、康养机构、物业的入驻。 一个集团多个产业相互关联,就可以在空间上实现集中集约布局,获得倍增的协同效应。在当前招商引资竞争白热化的格局下,一掷千金的多元化集团无疑是地方政府的“座上宾”,有利于从地方政府获得征地拆迁、配套设施建设、减税让利等政策支持。例如,华润在无锡投资了微电子、地产、燃气、医药、零售等多个业务领域,曾以零资产收购无锡国企锡钢集团全部股权,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后来,华润出售锡钢45%的股权获得了5.32亿元收益。为支持微电子产业发展,无锡还设立了集成电路产业专项基金和产业园区。时至今日,双方依然互访频繁,合作密切。 二、母体孵化 华润总部重要职能之一是支持和服务利润中心,增强利润中心竞争力。根据战略需要,华润通过在母公司和利润中心之间进行资产交易或置换,以支持利润中心的发展。此举被称为“母体孵化”,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维护了华润的品牌形象。 支持利润中心聚焦主业、提升效益。为了使华润创业聚焦消费零售的主业,2009年,华润与华润创业进行资产互换,将家世界、爱家超市及山东啤酒业务的资产注入华润创业,换回纺织业务及货柜码头业务等资产。华润创业主营业务清晰,获得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同,股价不断上升。几年后受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华润创业经营业绩一度下滑,但旗下雪花啤酒的市场表现则越来越好,华润于2015年收购了华润创业全部非啤酒业务,并将上市公司更名为华润啤酒,专营啤酒业务,成为国内最大的啤酒公司。 支持利润中心创新发展、转型升级。2007年,作为华润单体最大投资项目,华润微电子投资100亿元建设8英寸晶圆生产线,为了减轻华润微电子的负担,华润承担了生产线的主要投资。2016年,华润万家面临整合供应链、优化调整门店布局、大力发展线上业务的转型,华润将其收归集团直接管理,亲自孵化。 支持利润中心开拓业务、避免风险。地产领域“母体孵化”的运用更为频繁。许多时候都是先由母公司华润购买和持有土地,在市场成熟时转入华润置地,并且转让价格略低于市场价,体现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支持,避免了上市公司直接拿地和建设的早期风险,有利于提升业绩。强大的母公司支持,使华润置地有能力自持商业地产,获得商业物业租金收入,保持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也能抵御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性风险。 三、管控架构 多元化集团往往会面临这样一些问题:各个业务单元的经营模式、发展阶段、问题困难各不相同,集团总部在尊重各业务单元经营自主性的同时,如何保持集团的整体性?在资源分配上,如何在利润贡献大的成熟业务单元和暂时不能贡献利润的前瞻性、战略性业务之间维持内部平衡?总部和各业务单元的权力如何划分,职责权限如何布局? 华润在管理上引入了利润中心的概念,将一个个业务单元作为利润中心,对集团总部和各利润中心职权进行了科学划分。集团总部管战略、人事、预算和考核、资源分配和统筹协调,其余事权全部授予利润中心。集团总部负责决定利润中心的三年战略规划和每一年的商业计划、负债比例、重大投资、高级经理人员的选聘和管理团队的激励方案,并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奖惩兑现。利润中心在确定的业务范围内、在集团批准的预算范围内行使经营自主权。 自上世纪末,华润聚焦战略协同和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首创多元化集团管控的“金钥匙“——6S管理体系。6S是6个System的简称,包括战略规划、财务预算、业绩评价、内部审计、经理人考评和管理报告体系,以战略为导向、以财务为基础、以审计为保障,与人的选拔使用、考核评价、薪酬奖惩相衔接,已发展为华润的核心管理体系,是华润并购扩张背后的智慧支撑,入选了哈佛商学院案例库。通过6S,集团总部能够随时掌握利润中心的动向,并根据战略目标进行资源配置,而各利润中心则有了清晰的战略指引和自我管理工具。 (一)划分利润中心,建立战略规划体系 华润将旗下公司划分为多个围绕主业发展、实行专业化经营、能够自主决策的利润中心,每个利润中心再划分为更小的分支利润中心,并逐一编码。编码为战略管理打下了基础,集团层面可以清晰地看出一级利润中心下面有多少业务单元,营利状况一目了然,有利于开展业务清理和整合,避免了无序扩张;促进了相同或相近业务的合并,推动了扭亏无望的业务列入特殊资产处置;根据需要将产权意义上的三、四级公司,确立为一级利润中心,提级到集团直接管理,推进了内部管理架构扁平化。 2003年,华润将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思维引入6S体系,将利润中心编码体系转变为利润中心战略规划体系,按战略管理的原则将各项业务划分为战略业务单元,每个SBU必须是可制定、可执行战略的单位,符合华润总体战略要求的业务单元才能进入SBU序列。为保障战略执行,将业务战略细化成可实现的、可评价的指标,进行业绩评价、战略检讨,推动业绩改进和战略优化。 (二)制订商业计划,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利润中心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层层分解经营目标,责任到人、分解到月。预算以战略为导向,兼顾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短期经营目标,经过上下结合反复修正,成为促进战略实现的重要环节。集团和各利润中心都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管理信息,加深对每个业务单元实际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的了解,同时监测战略目标与业务经营目标的执行过程和结果。 (三)科学业绩评价,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根据各利润中心的业务性质和经营状况不同,建立差异化的业务评价体系,从财务、顾客、流程和学习等四个维度制订关键业绩指标,业绩评价不仅要与过去比,还要与行业平均水平比,与行业标杆比;不仅要看营业额、利润、ROE等财务指标,还要比客户和员工满意度、员工专业技能提高程度、社会贡献度、环保安全等"绿色指标"、软指标;不仅重视短期效益,还关注中长期战略目标实现程度等。 (四)强化内部审计,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对利润中心经营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保证管理报告的真实性,检查预算的完成情况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 (五)建立经理人考评体系 建立相应的负责人选拔和考评体系,对利润中心负责人每年考核一次,并兑现奖惩。考核体系以财务业绩评价为中心,结合管理素质、职业操守等指标对经理人的工作表现、发展潜力进行评价,提出使用建议。 (六)建立管理报告体系 在建立编码体系的基础上,每个利润中心每月按规定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管理报告,包括但不仅限于营业额、损益、资产负债、现金流量、成本费用、盈利能力、应收账款、不良资产等情况,并附有公司简评。每个利润中心的报表最终汇总为集团的管理报告。 在6S逐步成熟的基础上,华润又开创了以资本、资金、资产为主线的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5C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为深化差异化管控模式,2021年华润对控股类企业建立了涵盖5个维度、14项具体评价指标的“一企一策”评价模型,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参股类企业,明确对公司章程、董事会治理等管控要求。在业绩考核方面,华润坚持“双对标”,即行业对标既比业绩,也比薪酬。同时,薪酬定位比业绩对标定位低5至20个分位,以体现国企的身份及国家对企业的支持。 这套看似简单的制度,蕴含了集团总部与利润中心的权力平衡,有力保障了集团的整体管控和利润中心的自主运营。多年来,华润这套管控体系一直传承下来、不断完善优化,成为华润人自动自觉的思维和行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