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分享】从悦纳起步,缓慢而优雅

【学员分享】从悦纳起步,缓慢而优雅

2017-02-14    26'03''

主播: 爱与幸福菁京老师

2747 58

介绍:
菁京老师前言        前几天我收到刚辅导完的郑慧霞的跟踪感受,读完她的感受我很感动,特别为她这一个月的进步而开心。    慧霞这一个月能收获这么多突然一天,是跟她的听话加坚持分不开的,跟她的用心分不开的,她在这一个月的跟踪期间她比别人更勤奋、更用心、更珍惜,她告诉我她把每次沟通的录音都反复听,还打印成文字反复看,两个小时左右的沟通录音整理成文字可能需要五六个小时,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学员,所以,今天看到她的进步,感受着她的喜悦,真的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悟到。慧霞这一个月能收获这么多突然一天,是跟她的听话加坚持分不开的,跟她的用心分不开的,她在这一个月的跟踪期间她比别人更勤奋、更用心、更珍惜,她告诉我她把每次沟通的录音都反复听,还打印成文字反复看,两个小时左右的沟通录音整理成文字可能需要五六个小时,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学员,所以,今天看到她的进步,感受着她的喜悦,真的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悟到。        今天特别向家人们推荐她的感悟,因为她的经历和感悟能帮助到很多人成长。今天特别向家人们推荐她的感悟,因为她的经历和感悟能帮助到很多人成长。       在此我也特别想对家人们说,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允许,请给自己请一个指导师陪伴你习学一个月到两个月,一对一辅导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很多家人上完了基础班,但不知道如何把爱与幸福运用在修行中的每一件事,走的每一步可能都很艰难,找不准自己的核心问题,看不到自己修行的方向,摸不准自己领悟的是否正确,如果靠自己去慢慢的摸索,所需时间要长很多,孩子的成长不等人,他们需要我们更快的成长和有智慧的陪伴。如果因自己无法坚持或者做错了而丧失了信念,那可能你就离开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在此我也特别想对家人们说,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允许,请给自己请一个指导师陪伴你习学一个月到两个月,一对一辅导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很多家人上完了基础班,但不知道如何把爱与幸福运用在修行中的每一件事,走的每一步可能都很艰难,找不准自己的核心问题,看不到自己修行的方向,摸不准自己领悟的是否正确,如果靠自己去慢慢的摸索,所需时间要长很多,孩子的成长不等人,他们需要我们更快的成长和有智慧的陪伴。如果因自己无法坚持或者做错了而丧失了信念,那可能你就离开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家人们,学会借助有效的外力,帮助自己走过最初的日子,当你在指导师的陪伴下学会自己走路时,你就可以迈开步大胆的走了!家人们,学会借助有效的外力,帮助自己走过最初的日子,当你在指导师的陪伴下学会自己走路时,你就可以迈开步大胆的走了!        今日分享的郑慧霞的跟踪感悟就是她在指导师一对一的指导和陪伴下的收获。   从悦纳起步  缓慢而优雅 做个真实、温暖、有力量的人 文:南京二期  郑慧霞 一个月的跟踪这么快就结束了,很是不舍,真希望菁京老师能够这么一直陪伴着我,但我知道,我必须要扔下拐杖自己走路。这一个月的陪伴,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就如同推拿师帮我找到了身上堵塞的痛点,接下来,我就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化解这一个个痛点。现在让自己静下心来,梳理、总结这一个月的习学经历和收获,不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更是为了让丢下拐杖的自己走得更稳健一些: 一、    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那个真实的自己越来越清晰了 通过这一个月的跟踪指导,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越来越清晰地看到真实的自己:低自尊,上进不自信,特别在乎别人的评价,内心充满担心和恐惧,对自己高要求,急着想要结果。家庭伦理不正常,总觉得自己为家付出那么多,可婆婆却总是怀疑、不信任我,让我很受伤,但其实,真相是:不是婆婆让我受伤,是自己内心不强大的投射,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是自卑感伤了自己。虽然知道“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但其实这么多年,自己还是把女儿作为生活的中心,没有真正做到尊重老公,对老公,心中有很多的应该和埋怨。看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自认为自己比老公懂得多,不认可老公,总想让他学习,让他改变。对孩子,也是包办、满足多,高要求、高期待。虽然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错,但孩子容易发脾气,想赢怕输,上进不自信,这些都是因为自己的不会爱造成的。孩子的问题本质是家长的问题,从孩子这面放大镜中,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问题。 二、    找心的过程,就是不断相信的过程 4月9日我参加了颐和学校的沙龙,那时我从南京学习回来快三个月了,我第一次发言,清江老师点评说我“有悟性,但思想比行动快,不容易坚持,对爱人的尊重,只是做到了脑到,心还没到……”,老师的话,一针见血。那时的我,因为知道但做不到,感觉很无力,也很迷茫,不知道怎么找心。就这样,我选择了跟踪,我要找到自己的心。 第一次QT指导时,菁京老师就开始引导我如何找心。在分析写给老公的心赏作业时,老师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我对老公的心赏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自己的需求去写的,关注事没有关注人,当老公达到我的要求时,我的心赏就很温暖,当老公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的心赏就没有温度,甚至带有很多的评价和要求。为什么?因为长期用脑、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没有去察觉对方行为背后想要表达的心意是什么?我其实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感受里,我很“自我”,我也很“自私”。老师引导我,先关注人再关注事,从每件事中找到老公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当我能够读出来,能够看见,还能够说出来,老公被正向的认可,他也会被感动,那么,我们之间的爱就开始流动了。老师说,写心赏作业,是用爱滋养老公的方法,爱需要流动,需要循环,家里只要有一个人很正向、有能量,就可以慢慢把这个家带到正向循环。于是,我的头脑里经常跳动两个字“看见”,慢慢的,我的心赏作业越来越有温度了,有时自己读着读着都会觉得感动,也会突然发现,其实老公真得很好!现在当我把心赏作业从微信发给老公时,老公经常会在第一时间点赞,虽然老公会说,不要写了,不要太累,但我的心可以读到,老公其实还是期待我每天给他发心赏的,因为老公在外地上班,只有周末才回家,我每天把对老公、对自己、对孩子的心赏发给他,让老公也了解我和孩子每天的成长和进步,也让老公不在家也能感受到在家的温暖,心赏日记已经成为我们之间沟通的桥梁了。  第四次QT指导时,菁京老师推荐我读郑老师5月26日在珠海答疑小课上的分享,更为我指明了找心的方向。郑老师说“爱与幸福做的是这样一件事情,就是不要执着于自己,而是要感受他人,成就他人。当把“我”的这条线突破的时候,自私到无私的这条极难突破的线就突破了,你会发现你就不会再感受自己、而是成就别人。”“中国人讲尊重,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才叫尊重;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成就别人而自己并不难过和伤心才叫尊重,如果难过就叫交换。” 回顾这个找心的过程,其实也是对爱与幸福理论越来越相信的过程,现在,我要坚定地朝着“喜悦地无私”这个方向继续找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感知力和察觉力。   三、    从“知道”到“做到”,只有一条捷径,那就是“做、坚持做” 清江老师说我“思想比行动快”,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自己想得多做得少”。菁京老师鼓励我要多去突破自己,“七字缄言”要坚持,要战胜内心的恐惧,学会正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要让爱在家里流动起来,要主动走出去参加沙龙,主动去帮助别人。每件事都是可以总结反思的,特别是做了有爱的、符合规律的事情,一定要去总结,要把它固化下来,成为范本。学习回来,最大的进步就是婆媳关系的改善,虽然做得并不多,但收获却是特别大。原来每个周末到婆婆家吃饭,除了礼节上的问候外就尽量不说话,现在,我会主动找话说,找活干,夸婆婆的各种好,主动帮婆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带着女儿去帮婆婆到菜地拔草,教婆婆用微信,母亲节给婆婆买衣服,婆婆不喜欢,我高高兴兴地去换,直到婆婆愉快地接受,要知道,曾经因为买衣服婆婆不喜欢让自己很受伤,已经很多年没有再给婆婆买过衣服了……就这样,在慢慢坚持做的过程中,婆婆变得越来越开心,我们之间的话题也越来越多了,家庭氛围也越来越好,原来是每个周末才去婆婆家,现在是每天婆婆都烧好晚饭等着我和女儿。婆媳关系的改善,让我真正理解了郑老师说的家庭理伦正常的重要性,也让我知道,习学重要在“习”,不是想明白才去做,是在做中想明白。 四、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家长调心的过程,不是我们帮助孩子,是孩子在帮助我们 在开始跟踪时,我决定对三年级的女儿放手一个月,我和女儿商量,放学后的时间由她自己安排,妈妈不管了,女儿很高兴。第一天,女儿放学后把同学带回家,先玩,然后才做作业、练琴,晚上10点才睡觉,我有些不淡定,但还是闭上嘴写智慧滋长表。第二天,女儿放学后做作业、练琴、写毛笔字,安排得井井有条,我很高兴,但10:30女儿还很兴奋地要练字,我忍不住开始催促。第三天,女儿放学就开始看课外书,没有做作业,我平静地授受,愉悦地提醒,但女儿又是10点过才睡觉,我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因为女儿连续3天晚睡,我的担心开始慢慢增加。第四天,女儿又带同学回家,又是超过9:30还没睡觉,我终于情绪大爆发,冲女儿发火了,好在,在女儿睡觉前让自己平静下来,给女儿道歉,没让情绪蔓延。第五天,我开始找关于自律的博文来看,忽然有种被“雷辟”的感觉,郑老师秘笈中关于“放手不撒手”的原则,我虽然会背,但却是完全没入心。放手是还责任给孩子,但信任、心赏、悦纳是不能撒手的,而且是放手的前提,而我呢?又放手又撒手,而且内心一直在控制着、纠结着。 第一次QT指导时,针对这个问题,老师狠狠地敲打我,我又一次找到被“雷辟”的感觉,老师的话把我敲醒了。“放手不撒手原则中还有一句体验完整,这个体验完整不仅孩子体验完整,首先家长要体验完整,放手一个星期,看孩子能管成什么样子,这一个星期你自己的心态会纠结到什么样,你到底有没有信?” (以下略)